---
医学前沿:新疗法有望攻克器官移植"排异难关"
(记者 李文博)全球每年近20万例器官移植手术面临同一"隐形杀手"——排异反应。随着免疫抑制剂的迭代与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这一困扰移植医学半个世纪的难题正迎来转机。
免疫系统的"友军误伤"
当异体器官进入人体,受体免疫系统会视其为"入侵者"发动攻击。传统方案依赖免疫抑制剂控制反应,但易导致感染、肿瘤风险上升。斯坦福大学最新研究显示,调节性T细胞(Tregs)疗法可使受体免疫系统逐渐"接纳"移植器官,临床实验中的肾移植患者药物用量减少60%。
基因剪刀"改写命运"
更 revolutionary 的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哈佛医学院团队通过编辑供体猪器官的62个基因位点,成功消除灵长类动物受体排异反应。该项目负责人Dr. Chen表示:"基因修饰器官有望3年内进入人体试验,届时供体短缺与排异问题将同步缓解。"
个性化医疗新方向
我国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创"免疫耐受诱导方案",通过术前免疫图谱分析定制化用药,使肝移植患者五年存活率提升至92%。该技术已被纳入《中国器官移植诊疗指南》。
专家预测,随着生物人工器官、3D打印血管化器官等技术的发展,人类或将在十年内真正实现"零排异"移植时代。
---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2023年国际器官移植大会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