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扭伤脚肿市民亟需科学处置,专家解答消除肿胀"黄金法则"
2024年1月25日,扬州 – "这两天出行散步、锻炼都受到了影响。我脚踝肿得厉害,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家住邗江区的李女士近日透露,她在小区晨练时不慎扭伤脚踝,经多家药店咨询后,依然不清楚最有效的消肿方法。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兴起,因运动不当、路面湿滑或年老体弱导致的急性扭伤增多。记者采访了解到,多数扭伤患者若不及时正确处理,轻则影响两周以上活动能力,重则可能引发骨关节炎、习惯性脱臼等并发症。
在市人民医院骨科门诊,副主任医师张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急性扭伤最佳处理时间为伤后24至48小时,超过这个窗口期不但恢复周期延长,还可能遗留功能障碍。"
张主任提醒市民,遇到脚部扭伤后应就地采取区分性撤离(ABCDE)处理原则:"首先是脱离危险环境(脱离),其次是检查是否发生大出血(压迫止血),接下去关注是否受伤部位有明显压痛及反常活动(crepitus音)、是否畸形或长度改变、是否感觉异常,最后要注意是否危及生命。"
压痛点是消肿关键!
扭伤最重要的诊断指标不是疼痛感,而是压痛点。张主任举例说明:"患者常会描述'脚踝很痛',但真正的保护机制在于压迫瘀血和纤维蛋白丝。观察时应触摸内外侧韧带束、腓骨长短肌腱以及跟腱前后份,48小时内若发现活动时胀痛加剧,务必就医。"
在此基础上,市中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倩进一步解析了"RICE原则"及其对扬州本地患者的时效性:"居民朋友要注意,首先应立即解除(Immobilize)负荷,切忌一周内带伤锻炼或按揉患处。随后进行冰敷(Ice),每2小时一次,每次15分钟间隔。然后抬高(Elevate)患肢,日常步行亦应以自行车代步或选择纯楼道平缓行走代替超市采购走动。最后要根据体质加服姜汤或40mg布洛芬辅助止痛抗凝。"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扬州潮湿春夏天气情况,习惯性扭伤者可根据医嘱每日服用频率的抗凝药物不宜超过3次,以免增加伤口感染或消化道出血风险。
此外,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陈立强调:"急性扭伤后第二天即应进行非荷重状态下关节活动度训练,建议采用一天3次的"弹簧门式"方式,即模拟开关门动作进行前后侧方滑动。待两周后X线检查排除骨折及脱臼后,可逐步加入菱形肌激活训练和RCD弓步行走模式,这些均比传统'八段锦'式的康复方式效果明显。"
新闻来源:2024扬州晨刊记者 朱明
审稿专家:泰州人民医院运动创伤研究所所长 徐威正
美编:瘦西湖风景区 田晓曦
稿件校对:宋洪浩